第八十二章 继承者(1 / 5)

影视编辑器 花萌轩 6094 字 3天前

钟山雕像一事过去半月有余,朱元璋独自坐在谨身殿内,面前摊开着一份关于诸皇子皇孙们学业起居的密报。

他的目光在“朱允熥”和“朱允炆”两个名字间来回游移,眉头紧锁。

“皇爷,夜深了,该安歇了。”老太监朴不成轻手轻脚地走进来,小心翼翼地点亮了几盏宫灯。

朱元璋恍若未闻,手指重重地点在“朱允熥”的名字上:“这小子,聪明得让人不放心啊。”

老太监朴不成不敢接话,只是默默地整理着御案上的奏章。

“朴不成,你说,”朱元璋忽然抬头,目光如炬,“一个九岁的孩子,怎么会想到用这种方式来彰显自己的身份?”

老太监躬身道:“老奴愚钝,想来是三皇孙殿下思念孝慈皇后和虞怀王心切……”

“哼!”朱元璋冷笑一声,“思念?他出生丧母,四岁丧兄和祖母,如今倒想起来立雕像了?这是做给活人看的!”

殿内陷入一片寂静,只有烛火噼啪作响。

良久,朱元璋长叹一声,语气中带着难得的疲惫:“你去把偏殿那个紫檀木匣取来。”

“是!皇爷。”

朴不成依言取来一个看似普通的木匣。

朱元璋打开匣子,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叠已经泛黄的纸张。

最上面是一份《勋贵田亩稽查录》,记录着淮西勋贵这些年侵占的田亩数目;下面则是一份《军中诸将关系谱》,详细标注了军中将领之间的联姻、同乡等关系。

“皇爷……”朴不成见状,不由得担忧起来。

朱元璋轻轻抚过这些文书,眼神复杂:“蓝玉、冯胜、傅友德……这些老兄弟,如今个个都是尾大不掉。标儿虽然仁厚,尚且能压得住他们。可若是……”

他没有说下去,但朴不成已经明白了皇帝未尽的担忧……

若是第二代皇帝朱标驾崩之后,要是让与淮西勋贵关系密切的苏宁继位,成了第三代皇帝,那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。

苏宁的外家是常遇春一族,常家又是与蓝玉是姻亲,在军中可谓是根基深厚。

这些年苏宁经营商行、钱庄,与勋贵们往来密切。

若他日登基,外戚权重,军中将领盘根错节,难保不会出现第二个霍光。

要不是苏宁和那些藩王们同样是关系密切,朱元璋可能早就已经对钱庄动手了。

“允熥这孩子,像咱。”朱元璋喃喃自语,“有魄力,有手段,敢想敢干。可是大明现在需要的不是第二个朱元璋,而是一个能休养生息的守成之君。”

接着他又是想起昨日与太子的谈话。

朱标虽然对苏宁的才干赞不绝口,但提到继承人时,还是更属意性情温和、熟读经史的允炆。

“父皇,允炆虽然不及允熥机变,但仁孝温良,熟谙圣贤之道。如今大明需要的是稳定,儿臣以为……”

朱元璋当时没有表态,但他知道太子说得在理。

“标儿像他娘,心善。”朱元璋对老太监道,“他选允炆,是觉得那孩子仁厚,能善待兄弟。可他不知道,有时候太过仁厚,反而会害了所有人。”

老太监轻声道:“皇爷既然心中有数,为何不……”

“为何不直接立皇太孙是吗?”朱元璋苦笑,“一来,标儿才是未来的第二代皇帝,朕不能越俎代庖;二来……”

他站起身,走到窗前,望着东宫的方向:“允熥毕竟也是标儿的骨肉,是咱的亲孙子。这孩子虽然心思深沉,但至今所做之事,无一不是利国利民。咱不能寒了他的心。”

这就是如今朱元璋内心最大的矛盾。

作为皇帝,他清楚地知道朱允炆才是更合适的继承人。

但作为祖父,他对苏宁这个最像自己的孙子,总是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