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8章 提拔人才,既定六部!(2 / 2)

成了一种微妙的制衡。武涉代表着君王的绝对意志与改革锐气,而李钊则代表着传统文官体系的稳健与庞大根基。二者在内阁中共事,可以使政策在锐意进取的同时,不至于完全脱离现实基础,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。

高要对武涉与李钊的接连任命,堪称帝王术的经典范例。他一手提拔了武涉,用以冲击旧有潜规则,主导吏治革新,确保核心权力部门对君王的绝对忠诚;另一手则扶植了代表李钊,用以安抚庞大文官集团,维持朝局稳定,利用其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复杂的政治运作提供润滑。

这一“破”一“立”,一“刚”一“柔”,清晰地勾勒出高要理想的权力结构:一个以君主为核心,由绝对忠诚负责攻坚与监督,由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能臣负责稳定与执行,文武并用,新旧兼顾,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平衡的高效官僚体系。

在高要构筑的新朝权力体系中,每一次人事任命都如同在棋盘上落子,既关乎当下局势的稳定,更决定着未来数十年的国运走向。在确立了萧何、张良、武涉、李钊等文臣核心,初步搭建起内阁与六部的骨架后,高要的封赏并未停歇。他的目光如炬,扫过殿中那些或许名声不显,但眼中闪烁着智慧与实干光芒的面孔。

“陈明,擢工部侍郎,主司器械营造、都城修缮。”

“郝集,任刑部侍郎,协理律法修订、天下刑狱。”

“胡基才,为礼部侍郎,负责典仪、科举及邦交事宜。”

高要接连点名,将一批在历史上原本可能籍籍无名的人物,一举提拔到了六部侍郎的关键岗位上。这些名字的出现,让许多自诩为开国功臣的旧部感到些许陌生,却也让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位新君的用人标准——不唯资历,不看出身,只重实才。

神话大秦:我高要,绝不太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