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延不清楚赵云是不是明白了张辽此次前来所蕴含的深意,但是魏延觉得赵云应该是猜测出来了,但是这种防范手段,又是正常的。易地而处,就算是魏延在骠骑的位置上,能完全放心在和曹操生死决战的时候,侧翼忽然涌动出来的大批军队?
即便是赵云没有什么想法,但是赵云下属,或是其他什么人会不会有想法?
反过来,斐潜即便是能相信赵云,但是庞统会不会也相信赵云?
这些问题都是很微妙的,所以魏延也不能问,也无法表露任何疑虑。
过度强调忠诚,反而显得心虚。
所以魏延觉得干脆借机会离开就是了……
就在这时,帐外传来通报声,张辽到了。
张辽掀帘而入,似乎并未感受到帐内凝滞的空气
??只是向赵云略一拱手,便安静地站在一侧,目光扫过魏延,又落在那被魏延扔在了地上的布包上。
赵云将南阳故人之事,以及魏延后续提出的意图和风险简略告知张辽。
张辽听完,沉默片刻,目光在赵云和魏延之间流转了一圈。
思索片刻之后,张辽猜出了魏延此举不仅是军事行动,更是一种政治上的主动离场。
魏延的这行为,这在一定程度上,或许能缓和当前微妙的气氛。
文长之策,虽险,却并非无可为之处。张辽缓缓开口,声音沉稳,困于坚城之下而不得战,确实会失士气。若能以一支奇兵搅动山东,使曹贼腹背受敌,也是有利于主公大业。
张辽先是肯定了魏延战略上的价值,随即话锋一转,看向魏延叮嘱道:然文长切记,此行目的在于牵制与扰袭,而非攻城略地。切忌贪功冒进,孤军深入!更不可轻信地方豪强许诺,彼等首鼠两端,绝非可靠依托。需以快打快,一击即走,保全自身为要!
张辽奉斐潜之命前来,首要任务是不是攻克邺城,而是稳定河北。
这个稳定,自然是多方面的稳定。
若魏延此举成功,自然是大功一件;即便效果不彰,也能将魏延这支不稳定因素暂时调离核心战场,减少内部可能的摩擦,便于他与赵云协同。
张辽支持此议,是出于全局的权衡。
有了张辽的表态,赵云心中的天平终于倾斜。
赵云做出了决断:既如此……文长,某与你两千精骑……当记住文远之言,此行为奇兵扰袭,非求决战!一切以主公大业为重!凡事与甘校尉多商议,不可独断专行。若事不可为,即刻退回!
赵云最终点头,既是军事上的妥协,也是一种政治上的表态。
他不会死死捏着军权不放。
——他赵云,以斐潜的大局为重,并无恋栈权位之心。
魏延看了一眼张辽,目光之中似乎有些什么意味,但是很快就肃容而立,重重一抱拳,声如洪钟,慨然而倒:都护放心!某必不辱命,定在山东让曹贼首尾难顾!为主公大业粉身碎骨,在所不惜!
魏延也没有拖泥带水,转身便大步流星出帐而去,似乎迫不及待要去点验兵马,招呼甘风一同南下。
帐内只剩下赵云与张辽。
赵云的目光重新落回舆图,久久不语。
放魏延和甘风这两头猛虎出柙,前途是吉是